24小时服务热线:
0592-5969681
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主页 > 解决方案 >

自然河道流量监测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2221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天然湖泊2865个,湖泊水面总面积7.80万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1594个,咸水湖945个,盐湖166个,其他160个。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河湖管理保护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河道干涸湖泊萎缩,水环境状况恶化,河湖功能退化等,对保障水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大力推行河长制,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保障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二、建设意义

       我国生态流量涉及河流的气候地形地貌条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河湖管理、水库水电站建设运行、社会管理执行力、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等方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系统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强化生态调度、加强监督管理。
       其中政府对于城市河道,自然河道的监测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河道流量、水质监测数据,更反应了河道两岸及上下游生态链的健康情况。对此提出一种河流生态流量以及河流水质实时监测方案,把握河流的变化规律,研究生态流量、水环境等课题。

三、系统建设原则

       自然河道流量监测在保障系统的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造价低的情况下具备先进行、信息化的全面性、系统操作的方便性的设计原则。遵循标准先行,采用开放的建设策略,融合各类资源,结合现场的实际需求及现状进行建设,最终实现流量信息化建设目标。
  实用性: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系统实际规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  可靠性: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地方,在各种突发事件的状况下,确保系统正常运转。
  先进性:系统实现数据信息自动采集、固态存储,并以数字通信方式自动传送到监测中心;监测站的双信道实现自动切换相互备份,保证系统具有高的畅通率、较强的生命力和先进性。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采用高技术起点,选用当前先进的软件、硬件通信设施,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决策支持方法。
  标准化:在建设各个分系统时,统一标准,以便能够集成一个有机整体。
  开放性:在统一的开放标准下建设系统,使其结构化、模块化和标准化;做到界面清晰,连接通畅,具有有完整性和灵活性。
  实时性:满足中心、分中心实时对系统各信息进行调用。
  兼容性:系统遥测终端(RTU)可接入各类传感器(监测仪器),切支持模拟量和数字量的各类传感器,基本上兼容了我国所用的各类国内外监测仪器。
  可扩展性:系统采用现场数据总线或其他通讯方式将各遥测终端连成总线拓扑,便于扩展和分期实施,在系统扩展时不需要对已有系统进行改动或停测。由于同一RTU可接入各类监测仪器,因此只要延伸数据总线,增加遥测终端即可将系统扩大。当系统分期实施时,设计时对每期工程已预先划分,后期工程将更加易于续建。
  时效性:系统运用计算机软硬件与通信网络,原分布于各处的各级管理机构均可以面对面地、透明地传递、接收管理信息,统一实现日常工作地有序进行,并具有很高的时效性。特别是出现事故等异常情况时,更能及时响应,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  易维护性:系统具有自检自校功能,同时显示故障信息,便于维护和修复。


四、系统拓扑图

       自然河道流量、水质监测主要由感知采集层、网络传输层、系统应用层等部分组成。通过无线技术、感知层技术与新型应用的有效结合,可以用于各种数据的传送,充分满足流量、水质监测站间的物与物互联。应用层、网络层和采集层,实现科学、及时和准确的流量、水质监测,向相关部门提供了基础、有效的数据,提高了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