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0592-5969681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新闻资讯

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十大展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1-04

一、数据立法。

有法可依,是地方政府最需要得到的支持,到2020年,当前我国仅有少数城市制定了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条例或者法规。随着社会对数据的公开的需求侧倒逼,一定会有更多的政府制定相应法规和条例,来支撑地方政府工作。

数据如何开放、开放什么数据,怎样保护隐私,怎样实现数据价值,怎样制定法规,这是2021年业界最迫切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为此,邀请中国科技法学会秘书长、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平,莅临2021年第十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阐述“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法律路径”。

 

二、数据全国横向联通,城市群数据共享,算力的共享。

我国的智慧城市,到2020年,很多地方城市攻克了本地各垂直系统的数据分享,但是在更大的区域的横向连接、共享上,还比较匮乏。再者各地的大数据中心,有的超负荷、有的使用率低,各地大数据中心迫切需要链接起来,算力共享。日前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大数据中心统筹协调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即是针对此而发。

地方大数据中心之间如何横向、纵向链接起来,不是一个个孤岛,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为此邀请中科院专家,在2021年第十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发表正在全国部署“信息高铁”的情况。

 

三、大型城市开放更多有价值的数据。

到2020年,很多大型城市建设了数据开放平台,也要求各部门上传了若干数据集,数据调用接口。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认为,当前的数据开放,仅仅是个开端,目前下载数据的用户不多,这就需要政府还要进一步开放更多有价值的数据。

 

四、中小城市,有体系的开展智慧城市。

对于一些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域,已经建设了一些碎片化应用或者片区智慧化应用,下一步将要从“数据”为核心,围绕“基础、数据平台、智慧应用、数字经济”的整体化发展,考虑智慧城市建设,让智慧城市发挥更大价值。

 

五、智慧城市合作模式趋向开放,趋向平衡。

经过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设,我们看清楚了各个企业的专长。2021年地方政府需要认识清楚,智慧城市的整体合作架构,尤其是中小城市,树立本地企业为核心的智慧城市运营商体系,主导智慧城市的合作生态,平衡软硬件投入,发挥各个板块企业的积极性,更多地开放地融合高新技术的应用。

六、更多的有价值的应用。

到2020年,很多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具备,大数据中心已经拔地而起,数据汇聚也超过亿条,2021年急需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地数据共享条件下的应用,来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来更多地发挥智慧城市的价值。

 

七、更多的创新商业模式。

2020年,很多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探索了智慧城市的多种商业模式,智慧停车的运营权,智慧农业的信贷运营权,智慧教育的平台服务权,县域医共体平台的赠送服务权。。。2021年,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升级,随着各金融机构支撑的应用的深度介入,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将越来越有看头。

 

八、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使用。

2020年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成为热词,在背后支撑的正是人工智能,利用摄像头采集的数据的智能识别,利用无人机采集的实时视频的智能分析,让我们对感知前端的数据快速分析,快速识别,从而快速联动、快速部署,快速处理。2021年,人工智能的AI识别、机器人等领域有望将进一步爆发,使得我们的智慧城市更智慧。

 

九、智慧城市从市区,覆盖乡村。

2020年,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发起了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把智慧城市的市区和农村链接了起来,让智慧城市无死角。2021年,随着乡村振兴的继续深入,扩大投入,智慧乡村、数字乡村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和扩展。

 

十、更多的技术,融入智慧城市。

2020年,无人驾驶出租车大规模商用,大型货运无人机试用成功,城市级区块链底层平台在雄安首发,量子计算获得新进展,5G部署越来越密集、工业互联网平台日益健全,这些都让我们看到,2021年的智慧城市,将会更加丰富,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