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0592-5969681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新闻资讯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怎么搞?看闵行区!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0-05-20

       上海市于2月10日发布关于上海智慧城市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城市大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一网统管,具体怎么实施,近日闵行区推进一网统管的做法,可以给其他地区以参考。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在2012年,就考察过闵行区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那时闵行区在全国就已经因“全域联动”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而全国知名。

如今,我们看闵行区如何进一步从网格化管理向城市运行升级!

 

       目前,根据市级城运专班部署,闵行区已将网格化平台数据等资源实时上传至市级平台,完成了区级和14个街镇城运平台标准版部署任务

一、区委研究决定将区网格化中心更名为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二、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区大数据中心联合牵头推进一网统管和数据赋能工作。

 

三、区城运中心,区政法委、区委编办、区卫健委、区建管委、区交通委、区科委、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房管局、区绿容局、区城管执法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务局、区民防办、区应急局、区气象局、区大数据中心分管,区府办以及梅陇镇、七宝镇、新虹街道,全面参与。

 

四、区委书记亲自召开部署会议,并提出明确要求。5月18日,闵行举行“一网统管”推进工作部署会。区领导倪耀明、陈宇剑、王观宝、刘豫峰、郑文斌、吴斌、朱效洁等出席会议。27家区相关职能部门、14个街镇(工业区)相关领导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五、一网统管具体要求:

(一)、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立足未来发展,加强统筹整合、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卯足劲、用心干,加快推进落实,真正实现闵行城市治理模式根本变革、治理效能质的飞跃。

 

(二)、一是要坚持在“一网”上下功夫。把线下的自治共治“一张网”和线上智能管理“一张网”相融合。二是要坚持在“统”上做文章。要遵循“整体设计一步到位、应用实施分步推进”的建设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建设城运平台、统一管理地区力量、统一运行机制、统一数据赋能平台。三是要坚持在“管”上出实招。要坚持“应用为要、管用为王”,通过政务微信、智能感知、大数据平台的技术赋能,理顺管理流程,实现前端自治共治、后端快速处置。

 

(三)、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强化推进“一网统管”工作的责任和合力。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抓推进、抓落实,成立工作专班,排出进度表,落实责任人,挂图作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二要强化统筹协调,分步推进。区城运中心、区大数据中心要牵头区相关部门和街镇启动联合会战,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三要强化特色创新,突出实效。区级平台要支撑各街镇个性化应用,鼓励街镇不断探索和创新“一网统管”的特色经验,真正把“规定工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出彩。

 

六、下一阶段任务:

01
聚焦城运中台建设,新建、对接、整合业务系统,开发智能化场景。搭建强有力的城运中台系统,实现移动端、PC端、大屏端多屏联动。计划将24个业务系统的对接区级城运中台,推动城运中台成为城运系统的应用枢纽、指挥平台和赋能载体。
02
聚焦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夯实“云、数、网、端”基础设施。围绕数据治理“六个一”(治理要素一张图、互联互通一张网、数据汇集一个湖、城市大脑一朵云、城运系统一平台、移动应用一门户),逐一细化和落实政务云、城运主题数据库、神经元和感知端、移动应用门户、治理要素地图等9项建设任务。
03
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共4项建设任务,主要有:一是确定自治网格,划分处置网格,为全区“一网统管”确定基本管理单元。统一整合街镇辖区各类执法管理力量,打造一支由公安、城管执法、网格管理、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等力量共同参与的7×24小时响应的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队伍,统一运行街镇“一网统管”联勤联动一体化勤务模式。二是明确统管范围,梳理职责任务。按照1+3+N模式,统分结合,确定区和街镇“一网统管”事项范围,梳理自治与共治问题清单,建立“一网统管”部门准入制“四项清单”,便于统一指挥调度。三是整合资源力量,线上线下入网。统筹整合街镇层面的执法、管理、服务各类力量分别进入自治网格和处置网格,实施网格集约化管理,便于“统一吹哨”,快速“联勤联动”。四是一网统筹运行,联勤联动管理。统一建立城市日常管理、应急联动指挥和城市驾驶舱三种管理模式。
04
聚焦体制机制建设,强化综合保障。提出加强组织保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保障、资金保障等四个方面、7项工作措施,确保推动“一网统管”的顺利实施。

 

上海市闵行区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实施,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技术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可以预见,后续会有更多的城市运行部门应势而生,后续会有更多的城市借鉴。

 

来源:智慧城市研究(公众号)